進入夏季,降雨量增大、溫度升高,正是野生蘑菇快速生長的時候,中山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提醒廣大市民朋友,要慎防野生蘑菇中毒。
毒蘑菇的種類
據(jù)有關資料統(tǒng)計,有毒蘑菇在我國分布廣泛,已知約有400多種,其形狀特征和普通蘑菇并無太大差異,中山常見的有白毒傘(致命鵝膏)、大青褶傘(鉛綠褶菇)等。專家提醒,目前沒有直觀鑒別毒蘑菇的方法,通過肉眼和經(jīng)驗難以辨別,極易誤采誤食而引起中毒。
毒蘑菇的中毒類型
毒蘑菇中毒的類型按中毒的癥狀分為胃腸類型、神經(jīng)精神型、溶血型、肝臟損害型、呼吸與循環(huán)衰竭型和光過敏性皮炎型等6個類型。
毒蘑菇所含毒素較復雜,或因地區(qū)、季節(jié)、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。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不等,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。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,且中毒癥狀嚴重、發(fā)病急、死亡率高。
如何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?
最有效防止蘑菇中毒的方法就是不采摘、不食用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,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蘑菇。
不幸中毒怎么辦?
目前治療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,中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。一旦出現(xiàn)蘑菇中毒癥狀,催吐是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,中毒者應立即進行催吐。但如果中毒者出現(xiàn)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,否則容易引起窒息。有人發(fā)生中毒后,凡同食用過同樣蘑菇者均應立即到醫(yī)院進行檢查,保留剩余蘑菇樣本或嘔吐物,送有關部門鑒定,有助于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訂合適治療方案。
編輯 汪佳? 二審 陳彥? 三審 陳浩勤